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备无患(1/2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
本站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wcxsw.la

    这次沙尘暴的规模不算很大,来得突然,去得也快,仅仅过了不到两小时,草原上就彻底恢复了平静,安详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
    这不得不让,周逸龙感叹起大自然的奇妙来,在清理完坦克车身上的一些杂物尘土后,他开始认真检查起发动机来。

    A32的发动机虽然出现了一些故障,但并没有彻底损坏,在脑海中拥有改进图纸的周逸龙修复下,勉强还是可以运作的。

    当他和叶卡捷琳娜再次赶回到渡口时,苏米诺夫已经带领部队,在试图抢修浮桥了。

    经过日军庞大机群的狂轰滥炸后,浮桥已经基本变成了一片彻底的碎片,在没有专业工兵设备的情况下,苏米诺夫的举动只能说是望洋兴叹了。

    看着水面上到处漂浮的残骸,周逸龙气得一把将自己的军帽,狠狠的摔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付出几百条人命,拼死守住的渡口,就这样被日本空军给轻易摧毁了,什么时候,咱们才能有自己强大的空军啊?

    就在周逸龙大为不满的时候,河岸对面,远方的地平线上,突然出现了一群群密集的黑点,随着这些黑点的逐步靠近,隆隆的轰鸣声也渐渐响起,有个内卫军战士登高望去,忍不住尖声大叫起来:

    “坦克,快看,是我们的坦克,好多,好多坦克,援军终于赶到了。”

    没错,河对岸急速赶来的,正是朱可夫派出的援军,装甲第11旅和装甲第9旅,以及第36摩托化步兵师所属,先期集结好的第24摩步团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的苏军装甲部队,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,编制既不统一,数量也非常庞大。

    例如装甲11旅和装甲9旅,除了各自拥有100多辆坦克外,还装备有几十辆各式各样的装甲车。

    这里说到的苏军装甲车,可不是那种德式或者美式的装甲运兵车。

    苏式装甲车,多半都是重型战斗车辆。

    例如BA—10装甲车,它头上可是顶着一座,装备45毫米火炮的强力炮塔,装甲厚度也达到了6—10毫米,就算正面硬刚日军的95式战车,也丝毫不落下风。

    而第36摩托化步兵师虽然编制较小,全师只有6000余人,一个团才1500人,但他们装备精良,除了拥有大量汽车外,每个团都还装备有一定数量的重型装甲车,训练也较不错,全师都实现了摩托化行军,完全可以跟得上装甲部队的快速行动。

    因此,这两个旅的装甲部队再加上一个摩步团,就拥有了200多辆坦克和100多辆装甲车,还有数量更多的汽车,如此规模惊人的装甲集群,浩浩荡荡的直奔苏军1号渡口而来。

    周逸龙甚至在望远镜里,看到了维克多那探出战车的半个身

    子,这个家伙几天不见,变得更加精神了。

    一身英姿飒爽的坦克服,笔挺的穿在他身上,因为毒气而受伤的左脸上,散布着一些可怖的疤痕,跟他英俊的脸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简直就是冷酷与帅气的完美组合,让人只是见过一眼,就再也忘记不了,那位个性鲜明的小伙子了。

    等到苏军装甲集群,陆续行驶到渡口附近时,才发现,这个联接东西两岸的重要生命线,竟然已经被日军飞机给彻底切断了。

    维克多看到了朝思夜想的敬爱首长,高兴的跳出战车,一路飞奔到河边,大声呼喊着什么,似乎有很多话想跟周逸龙说。

    但源远流长的哈拉哈河,可不是一条几步就能跨过的小溪流,隔着老远的距离,周逸龙只能跟维克多大眼瞪小眼,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可恶的日军飞行师团,就算朱可夫的援军及时抵达了河岸边,也只能一边跳脚,一边干着急,没有任何办法,可以过河去。

    万般无奈之下,坦克11旅的旅长,向苏军指挥部汇报了这一重要军情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42号高地附近,安德烈少校已经是第二次协同步兵170团,打退日军的凶猛进攻了。

    这还多亏了首长,事先布置好的,三层防御阵地。

    这三层防线,分别位于山脚,山腰和山顶。

    对于山地防御作战来讲,山腰和山脚通常才是防守的关键,在这些地方,利用突出位置构筑阵地,射界开阔又便于观察,还能防止被敌军彻底围死在山顶上。

    要知道,孟良崮的时候,国民党悍将张灵甫,就放弃了山脚的防御,将部队拉上山顶死守,导致被围后弹尽粮绝,连重机枪都无法顺利打响,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冷却套桶里,根本都没有凉水来降温了,最终顽固不化之下,张灵甫被人民军队英勇击毙。

    现在周逸龙亲自布置的这三层防线,不但射界开阔,还能互相呼应,山腰和山顶上的火力,都能直接支援到山脚的防御阵地,边防军又拥有优势步兵火力。

    就这样,日军的第一次凶猛进攻,被苏军战士顽强的打了下来。

    边防军的出色防守,让一旁的步兵170团,也跑来取经,他们很快便学会了这种战术,依葫芦画瓢的在38号高地上,也建立起了三层防线。

    但日军的攻势,从第二次开始,就变得更加难以对付了,他们吸取了被苏军远程炮火压制的教训,将自己的野炮兵分散布置在多处炮位,虽然这无形中增大了日军炮兵的指挥难度,但也极大的提高了苏军炮兵压制的困难。

    由于是临时构筑的工事,苏军阵地远远谈不上多么坚固,在日军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